近日,民進黨當局要求島內軍校通識教育刪除「中國現代史」課程,縮減含《孫子兵法》的語文學分,引發島內輿論痛批。
國民黨民代羅智強氣憤地表示,民進黨不僅在教育系統「去中國化」,現在還把手伸進軍事院校,真是處處意識形態作祟。《聯合報》文章直言,民進黨當局急於修改軍校課程,或許是因臺軍始終黏著於大陸建軍的黃埔精神,只好藉此逐步改造現有軍隊的靈魂,希望除去職業軍人心目中的中國元素。
對此,曾脫口而出「當然不會」為「臺獨」而戰的民進黨當局防務部門前負責人嚴德發強調,黃埔這條臍帶是剪不斷的。他說,軍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愛國家、愛百姓,忠於國家、忠於百姓的軍人武德。同時要效法黃埔的先烈先賢,他們當年為了守護國家、犧牲奉獻,所付出的情操與志節」。
島內媒體節目截圖
12月11日國臺辦發布會上,發言人回應相關提問時指出,民進黨當局出於「臺獨」本性,大搞「去中國化」,讓軍校學生看不到抗戰的歷史,學不到古代中國人的智慧。他們妄圖通過各種方式割斷兩岸歷史和文化聯結,以此蒙蔽臺灣民眾,欺騙臺灣青年為「臺獨」上戰場,充當「臺獨」炮灰,需要高度警惕。
海峽兩岸多位專家在受訪時告訴譚主,把「獨」手伸向軍校,是高喊「改造社會、洗滌人心」的賴清德當局推動「文化臺獨」、構建「臺獨史觀」的最新陰招。事實上,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已呈現出一些新動向,其手段之毒、危害之深,臺灣民眾不可不防。
黑手伸進民間信仰,
民進黨欲斬文化之根
專家告訴譚主,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新動向之一,是向島內民間信仰潑髒水。
前不久,有著「全臺首學」美譽的臺南孔廟,曝出被民進黨人用來宣揚「臺獨」的醜聞。在島內各界口誅筆伐下,當事人被迫灰溜溜下臺。此外,民進黨還攻擊「大陸通過媽祖廟影響臺灣選舉」,妄稱不只媽祖,「保生大帝、關帝爺、神農大帝都是中共對臺統戰的工具」。如此荒謬的言論,立即引發島內反對聲浪。
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撰文稱,「臺南是中華文化扎根臺灣之初始,臺南孔廟更是儒家教育奠基臺灣之地」,民進黨把孔夫子當成鬥爭的對象不自量力。高雄清和宮主委吳鍾添、旗山天后宮副主委邱清郎等多位宮廟負責人現身說法,表示他們經常前往大陸交流,從不涉及政治。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研究員鄭振清向譚主分析說,民間信仰在臺灣影響既深且巨,它們絕大多數根在大陸,是兩岸源出一脈的重要象徵。這是民進黨當局既不願面對,卻也無法撼動的事實。於是,他們一方面極力切斷這些信仰與大陸的聯繫,按自身意識形態進行「獨」化改造;另一方面以「統戰」為名,對島內宮廟及其負責人,尤其是支持兩岸交流者進行打壓。不管「改造神」還是「控制人」,目的都是為了斬斷兩岸歷史文化聯結,侵蝕島內中華文化根基,遂行「文化臺獨」。
不可救藥「戀殖」,
民進黨強推「臺獨史觀」
專家向譚主指出,民進黨當局另一個「去中國化」新動向,是肆意解構、篡改歷史。
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一邊大肆紀念荷蘭殖民者「登陸」臺南400年,妄稱1624年是「臺灣全球化的開端」;另一邊廂卻對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誕辰400周年視而不見,還頻頻給他貼上所謂「殖民者」的抹黑標籤。是非不分、顛倒黑白竟到這般田地!
再翻看島內專家提供的民進黨當局最新媚日行徑,更令人氣憤:今年「九·一八」事變紀念日當天,他們移除了臺灣地區僅存的慰安婦紀念銅像;8月,復建日據時期象徵日本殖民統治的「菊元百貨」,以重現所謂「城中風華」;5月,臺灣歷史博物館用日本枯山水景觀遮擋替代原本的蘇式園林景觀,以親日設計凸顯「去中國化」……「戀殖」惡行罄竹難書。
臺灣少數民族民代高金素梅痛斥民進黨當局美化殖民者的罪行,打造虛假的史觀。她通過一幅血淋淋的日寇砍頭照,直言「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距離,就是砍人頭與被砍人頭的距離」,「歷史沒有模糊的空間」。
島內媒體節目截圖
專家對譚主分析說,民進黨當局大搞「去中國化」的同時,極力美化荷蘭、日本等殖民統治,這種對歷史「剪裁式」的處理,就是要塑造「臺灣民族主義」的「臺獨史觀」,為其「新兩國論」虛構所謂「歷史依據」。如今,他們又要刪改軍校的抗戰史教育,包藏著「洗滌軍心」、把臺軍變成「臺獨武裝」的禍心,島內民眾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誠如國臺辦發言人所言,事實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都無法割裂兩岸的歷史聯結和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繫,更不能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民進黨當局的倒行逆施,必將遭到越來越多臺灣同胞的堅決反對。
譚主最後想說,「臺獨」從來不是歷史,也不是現實,更不會有未來。民進黨當局為了謀「獨」,數典忘祖、認賊作父,無恥行徑人神共憤,終將受到歷史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