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國際汽車及供應鏈(香港)高峰論壇27日在港舉辦,內地與香港的汽車行業及金融機構代表濟濟一堂,共論新能源汽車及供應鏈的發展與未來。隨著全球日益重視可持續發展和碳中和議題,新能源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電動車是其中一項重點發展項目,漸成主流。香港擁有資本、市場和對外推廣的優勢,應把握時代脈搏,進一步推動電動車在本地的普及,實現綠色轉型,並且用好香港在金融、專業服務的專長,加強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城市的合作,開拓新能源車產業商機,展現更大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增長。
本港近年致力促進轉型使用新能源汽車,政府提出不遲於2035年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能私家車,以及2050年前達致全港車輛零排放的目標。在多項具體政策措施的支持下,香港已成為全球應用電動車最迅速的地區之一,目前電動車數量達10萬輛,較五年前增約七倍。電動私家車佔新登記私家車比例,由2022年的逾兩成增至現在的約七成,增長勢頭可喜。
而針對充電設施配套不足的短板,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將投入3億元推出新計劃,資助私營機構安裝高速充電設施,至2030年累計裝置3000個高速充電器;計劃利用現有油站用地,以「一地多用」模式設立充電站,此方向正確,有助刺激電動車市場活躍,推動新能源汽車在香港廣泛使用。
電動車在港普及化,除了促進建設綠色智慧城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令香港成為向世界展示電動車品質和技術實力的重要平臺。內地眾多自主能源車品牌紛紛選擇進軍本港市場,看中的正是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應用場景多,具有極強的示範效應,對提升品牌形象和國際認知度具有強大助力,可成為市場營銷、推廣產品的重要窗口。與此同時,內地電動車及供應鏈品牌積極「走出去」,但過程中仍面臨金融、法律、知識產權等領域挑戰。香港在金融貿易、專業服務、供應鏈管理等領域擁有成熟體制、豐富經驗和人才,有條件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功能,扮演關鍵角色,成為內地企業「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門戶,為國家新能源車的發展作貢獻。
特區政府早前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明確提出要加強支持新能源汽車這一類具策略性的新興產業發展。在過去兩年多,共引進逾100家重點創科企業落戶,當中包括不少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龍頭企業,有一些已成功在香港上市。一方面,顯示香港正積極捕捉新能源發展帶來的機遇,後續更要充分利用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優勢資源,加快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內地在新能源車上早著先機,香港要用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尤其通過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電動車產業場景進行有效結合,例如可考慮在北部都會區建設新能源車產業園區,圍繞智慧出行、智能系統、商業化生產、跨國供應鏈等領域展開合作,將香港從單一的消費市場轉變為集研發、製造與國際樞紐於一體的綜合平臺。全球進入新能源時代,香港機不可失,務須力爭在電動車產業中佔據一席之地,實現更好發展。
頂圖圖說:國際汽車及供應鏈(香港)高峰論壇今日(27日)在海洋公園萬豪酒店舉行,特首李家超發視頻致辭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