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顏汶羽
兒童是社會的未來,社會有責任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確保他們健康成長。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如何有效保障兒童的健康權益已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
儘管特區政府每年投入大量公共資源於兒童醫療服務,並承諾「不容有市民因經濟困難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服務」,但高昂的私營醫療費用、漫長的公共醫療輪候時間以及基層醫療服務不足等問題,仍然困擾著眾多家庭。
私營醫療的高昂收費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尤為明顯。許多家庭因無法承擔私營服務,選擇自行購買成藥或不求醫治,這可能導致病情延誤,影響健康。此外,基層家庭往往依賴公營醫療系統,在孩子生病時只能選擇前往急癥室,這進一步加重了公營醫療的負擔。
為了有效利用社會資源,確保公眾更高效地獲得醫療服務,政府一直在推動公私營協作,資助指定類別人士使用私營醫療服務。毫無疑問,公私合作在提升兒童醫療服務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這種協作,能夠更有效地整合醫療資源,提高服務質量,並緩解公營系統的壓力。
此外,私營機構能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實現互補。公私營之間的合作與經驗交流,將促進香港兒童醫療服務的進一步改善,以更好地滿足家庭的需求。然而,目前香港的公私營協作計劃尚在起步與探索階段,仍需加強。
雖然公私營協作已有一定成效,但計劃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例如參與醫生數量不足、受益人數有限、服務範圍僅涵蓋少數專科,例如家長最關注的兒科沒有包括,這些因素都降低了協作的成效。同時,許多病人習慣於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公眾對該計劃的認知和接受度仍需提升。
持續完善兒童醫療服務
為了緩解公營醫療的壓力,筆者認為未來的兒童醫療服務應加快公私營協作的步伐,並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母嬰健康院根據「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五歲以下的嬰幼兒提供免疫接種服務,而小學學童則由衛生署的學童免疫注射小組在校內提供接種。然而,一些家長更青睞私營醫療機構,因為他們認為私營機構能提供更多選擇,包括綜合多種傳染病保護的混合疫苗,這不僅減少了接種次數,還提供了更全面的保護。
因此,筆者建議政府研究全額資助符合「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資格的嬰幼兒到私營醫療機構接種疫苗,提供靈活的免疫接種計劃,從而提高疫苗接種率,增強群體免疫效果,並通過「醫健通」系統確保兒童「打齊針」,維持本港高水平的疫苗接種覆蓋率。
其次,截至2024年5月2日,約35000名市民已參加「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合資格參加者只需支付可負擔的「共付額」,便能在私營醫療市場接受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篩查及跟進。該計劃能及早識別慢性病患者,實現「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目標。
基於計劃的良好成效,筆者建議將其擴展至兒科服務設立「兒童醫療共同治理計劃」,通過公私營醫療協作,監察兒童的健康與成長,提升整體健康水平,並及早發現和治療健康問題。充分利用私營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不僅可以減輕公營醫療的壓力,還能提高整體醫療服務的效率,使公營醫療系統更專注於照顧弱勢群體和危急重癥。
完善兒童醫療服務能有效保障兒童的健康成長,而公私營協作在推動香港兒童醫療服務中具有巨大的潛力。未來,政府應加強政策支持,積極推動兒童醫療服務的公私協作,這不僅有助於提升醫療服務,保障兒童健康,還能減輕公營醫療的壓力,讓政府能集中精力提升公私營醫療體系的整體效能與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