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偷拍精品久久91,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91,天天av影院免费看网址

香港商報
-- 天氣
東江縱隊:經濟特區的紅色寶藏 愛國主義情懷代代相傳

東江縱隊:經濟特區的紅色寶藏 愛國主義情懷代代相傳

責任編輯:蔣璐 2024-09-14 17:37:2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在抗日戰爭時期,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活躍在廣東東江下游,以及香港和廣州的周邊地區,為抗擊日寇建立了赫赫戰功,還在已經淪陷的香港進行了一場「秘密大營救」,將800多名文化界精英、民主進步人士從香港撤至安全的後方。朱德在「七大」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中將這支部隊與瓊崖縱隊和八路軍、新四軍並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它就是東江縱隊。這樣一支隊伍的司令部,如今就坐落在深圳市大鵬新區的土洋村,各種遺址遍布深圳各地,成為深圳這座年輕城市寶貴的紅色寶藏。

3.jpg

    紅色資源已經成為黨性教育最鮮明的精神標識。圖為深圳坪山「東江縱隊紀念館」。資料圖

4.jpg

    一名參觀者在深圳坪山東江縱隊紀念館參觀。東江縱隊紀念館於2000年建成開館,佔地約5000平方米。新華社資料圖片

    土洋村東江縱隊司令部:海外僑胞情誼紐帶

    在深圳市大鵬新區的土洋村,有一座意大利風格的小型天主教堂,抗戰時期東江縱隊將此處作為司令部。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在土洋村正式公開宣布成立,同時發表了《東江縱隊成立宣言》。1944年8月,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廣東省軍政委員會在土洋村東江縱隊司令部召開著名的「土洋會議」,「土洋會議」是廣東人民抗日武裝發展的轉折點,為廣東人民抗日武裝的全面發展指明了方向。

    抗戰爆發後,眾多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紛紛通過募捐、義演、義賣等方式支援敵後抗日武裝,還組建了如「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等組織,以「救國救鄉」為目標,以支援前線、救濟難民、宣傳抗日、組建群眾武裝為主要任務,與東江縱隊一起推動了東江地區的抗日鬥爭。

5.jpg

    畫架上是昔年土洋村東江縱隊司令部門前照片,後面是今日修葺一新的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資料圖

    解放後,土洋村東江縱隊司令部一度成為土洋村小學校址。司令部舊址由主樓、禮拜堂、烈士紀念碑等附屬建築組成,為土磚木結構建築,外觀與裝飾具有西洋建築色彩,總佔地面積2127平方米。主樓為司令員曾生等領導人工作和居住的場所,禮拜堂則作為會議室和作戰室,附屬用房改為工作人員的工作用房。2019年10月7日,土洋村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如今的土洋村東江縱隊司令部已成為大鵬新區乃至深圳市的重要文化交流接待窗口,不僅是海外僑胞愛國之心的直接體現,還是百餘年來聯結大鵬人民與海外僑胞深厚情誼的紐帶。

    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真正的肝膽相照

    東江縱隊自抗戰以來,發揮山地戰、海戰、人民戰優勢,開展大小戰鬥1400餘次,累計殲滅日偽軍9000餘人;而他們最為大家熟知的功績,是開展了享譽中外的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

    1941年底,日軍佔領香港,大批文化民主人士滯留港島。東江縱隊前身的廣東抗日游擊隊聯合當地群眾,護送包括柳亞子、何香凝、茅盾、鄒韜奮在內的文化民主人士及其家屬衝破日軍封鎖線,通過陸運、海運等形式從香港撤離至大後方,營救工作前後經歷了6個多月時間,從港九地區營救了文化界知名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共300多人,連同其他方面人士共800多人,並接應了1500多名到內地參加抗戰的愛國華僑和港澳青年,為中華民族保存了一大批文化精英。被茅盾稱之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當年被營救的文化名人夏衍曾表示,大營救記錄了共產黨人和游擊區軍民在萬分困難的環境中,捨生忘死地執行統戰政策的史實,這是真正的肝膽相照。

6.jpg

    85歲的楊永光當年親歷東江縱隊香港大營救,現仍生活在適廬大屋。新華社資料圖片

    2021年,追尋當年大營救的路線,抗日戰爭時期營救文化名人的深坑遺址、芋荷塘反「圍剿」戰鬥遺址、雞板坑游擊隊修械所及陶嚇寶四區人民政府舊址四處革命遺址被考證發掘。其中,深坑草寮接待所在此次營救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當時隱蔽、接待、轉移著名文化人居住時間最長的地點,鄒韜奮、茅盾夫婦、胡繩夫婦、於伶夫婦等文化精英實際的藏身之處。雖然現今草寮接待所遺址已被改變,但這時隔80年挖掘出的深坑歷史事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極大地豐富了文化名人大營救的歷史。

    傳奇故事:為特區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194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宣布投降。當年的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在重慶經過談判,簽訂了著名的《雙十協定》。中共為了表示誠意,在不損害人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決定在解放區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問題上讓步,同意把廣東、浙江等8個解放區的部隊撤退到蘇北、皖北以及隴海路以北地區。於是,在抗日烽火中誕生的東江縱隊,就成為了《雙十協定》中北撤部隊的重要一支。

    1946年6月30日早晨,三艘美國登陸艦載著2583名北撤人員駛離沙魚涌,開往山東煙臺。北撤的東江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擴充為兩個縱隊,參加了豫東、淮海、濟南等重要戰役,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

7.jpg

    香港鹽田同鄉聯誼總會一行在東江縱隊北撤紀念公園的登船地點。香港鹽田同鄉聯誼總會供圖

    如今,在土洋社區的東江縱隊北撤紀念公園矗立著一座紀念碑,上面書寫著「為了堅持國內和平,從此登船北撤山東」,靜靜地提醒著人們這片土地曾經發生的傳奇故事。東江縱隊的各種紀念館與遺址在深圳已經成為許多市民瞻仰革命前輩奮鬥精神的重要場所。對於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而言,東江縱隊的故事不僅為深圳的歷史提供了深厚的積澱,同時也為特區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深圳市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隊研究會會長李建國認為,這片土地傳承了東縱紅色基因,讓現在的年輕人不迷失方向,沿著前輩的方向,為社會發展和繁榮努力奮鬥。其中包含的愛國主義情懷、百折不撓的堅定信仰、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同舟共濟的團結意識等,對他們樹立正確的信仰、情懷、精神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記者 伍敬斌 羅國淮)

責任編輯:蔣璐 東江縱隊:經濟特區的紅色寶藏 愛國主義情懷代代相傳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