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介嶺 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8月23日上午,印度總理莫迪乘坐14小時火車風塵僕僕從波蘭抵達基輔,對烏克蘭進行了7個小時閃電式訪問。雙方舉行了2個小時左右的閉門會談,在醫療、農業、人道主義和文化領域達成了4份合作協定,並就兩國建立兩國戰略夥伴關係、貿易和軍事技術合作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
這是1991年烏克蘭獨立以來印度總理首訪烏克蘭。長期以來,印烏關係一直不太融洽。當初,烏克蘭不顧印度的強烈反對,堅持向巴基斯坦提供了300多輛T-80主戰坦克。1998年,印度硬闖核門檻後,烏克蘭也是少數幾個"譴責"印度的國家之一。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裏米亞後,印度毫不掩飾地偏向俄羅斯。本月初,烏軍對俄羅斯庫爾斯克發動閃電攻勢,而俄軍仍繼續在烏克蘭東部邊境緩慢推進。值此兩軍交戰關鍵時刻,莫迪造訪基輔,反映了莫迪的老謀深算,以及印度外交手腕的精明。
俄烏衝突爆發後,印度雖口稱「中立」,但基本上向俄羅斯一邊倒,在聯合國所有涉俄烏衝突決議中都投了棄權票,也遲遲未將俄羅斯說成是侵略者。在美歐試圖掐住俄羅斯能源命脈之際,新德里更是無視西方制裁,繼續從俄羅斯購買大量廉價的原油,每天超過200萬桶,比2021年增加了20多倍。迄今為止,俄羅斯石油佔印度石油進口的五分之二以上。俄羅斯已取代中國,成為印度石油最大進口國。
今年4月,信用評級機構ICRA一份報告顯示,在此前23個月裏,印度通過從俄羅斯進口更便宜的原油節省了高達130億美元的費用。與此同時,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俄羅斯武器買家,過去20年,逾600億美元軍火款的65%用於購買俄羅斯武器裝備。儘管近年來這一比例因美、法等國軍火供應商的激烈競爭60多年來首次跌破50%,但仍佔比高達36%,繼續給莫斯科的戰時經濟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
此外,印度在其他方面也對烏克蘭推三阻四,沒有邀請澤連斯基參加去年9月份在新德里舉行的G20峰會。莫迪雖派代表參加了今年6月在瑞士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但堅持以不能給俄烏帶來「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為由拒絕在聯合公報上簽字。
一個半月前,莫迪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首訪莫斯科進一步激化了矛盾,形象嚴重受損。不知是俄方刻意為之,還是巧合,就在莫迪抵達的當天,俄軍一枚高超音速導彈擊中了烏克蘭最大的兒童醫院奧赫馬特迪特醫院,造成包括7名兒童在內的36平民遇難。而就在同一天,莫迪還擁抱普京,空洞地呼籲和平。澤連斯基稱,「在這樣的日子裏,看到世界上最大民主國家的領導人在莫斯科擁抱世界上最血腥的罪犯,這是對和平努力的巨大失望和毀滅性打擊。」
美方同樣對莫迪選擇在北約峰會前訪俄深感不滿。美國駐印度大使埃裏克?加塞蒂直言,「我尊重印度看重本國戰略自主。但在衝突時期,不存在戰略自主的說法,不要以為美印「這種關係是理所當然的。」 美國南亞與中亞事務助理國務卿唐納德?盧在國會發言中亦承認莫迪訪俄的「象徵含義及時機」令人失望,並向議員保證「正積極與印度夥伴進行富有挑戰性的深度對話。」
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亦在不同場合警告,與俄羅斯建立牢固關係對印度來說是「糟糕的賭注」。美國不希望看到合作夥伴和朋友在關鍵時刻選擇站在俄羅斯一邊,這種立場對維護國際秩序和穩定至關重要。作為和中國有著「領土」爭端的印度,若未來出現突發事件或危機,俄羅斯不一定會成為印度最可靠的朋友。
儘管印度對此作出了強硬回應,重申印俄關係「深深植根於多極化世界的共同利益之中,歷史悠久,堅如磐石」,強調在全球外交格局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每個國家都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這是國際社會的現實,也是我們必須共同遵守的原則,」 但也不希望因俄羅斯損害與西方的關係,試圖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進行微妙的平衡,莫迪訪問基輔是其中重要一環。
首先,修復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控制地緣政治損害。莫迪基輔之行意在重新平衡嚴重倒向莫斯科的外交方針,向西方傳遞資訊,印度並不完全站在普京一邊。莫迪與澤連斯基在烏克蘭二戰歷史博物館舉行會面,兩人擁抱、握手,並一同悼念在俄烏衝突中喪生的兒童,並用烏克蘭語發帖表示哀悼,「衝突對兒童來說尤其具有毀滅性。我的心與那些喪子家庭在一起」,含蓄地批評了俄羅斯傷及無辜平民。
莫迪對記者說,「我們以堅定的信念遠離戰爭,並不意味著我們無動於衷」。「我們從第一天開始就不是中立的,我們已經站隊。我們堅定地與和平站在一起」,並承諾印度將為提供人道主義支援,「永遠與你們站在一起,不遺餘力地支持你們。」莫迪還在與澤連斯基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提及《聯合國憲章》以及烏克蘭戰爭中尊重領土完整和主權的必要性,深得烏方讚賞。澤連斯基在對全國講話中稱,「印度恪守國際法,支持我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對我們很重要」,。
第二,充當和事佬,坐實全球南方盟主地位。莫迪在基輔說,「只有通過對話和外交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我們應該朝這個方向努力,不要浪費時間。雙方應該坐下來找到解決危機的辦法」,並向澤連斯基保證,願意「親自為實現和平發揮作用」。烏方也頗為看重莫迪到訪。澤連斯基辦公室顧問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克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坦承,這次訪問意義重大,因為新德里對莫斯科「確實有一定的影響力」。「對我們來說,有效地與這些國家建立關係,向他們解釋怎樣才能正確結束戰爭,這也符合他們的利益,這是極其重要的。」
澤連斯基已將「結束戰爭和實現公正和平」作為烏克蘭的首要任務,一直在推動今年晚些時候舉行第二次國際和平峰會,並有意邀請俄羅斯代表參加。除印尼、土耳其、南非和匈牙利之外,莫迪是少數幾個既訪問過基輔,又訪問過莫斯科的外國領導人,有條件就和平峰會、甚至停火談判進行兩頭斡旋。隨著俄烏通過談判結束戰爭的壓力越來越大,印度似有意展示大國擔當,在解決俄烏衝突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防止俄烏沖進一步危及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的利益,從而在與中國爭奪全球南方領袖地位時搶佔先機。
第三,軍事合作需要。印烏在聯合聲明中還明確提到了防務問題,強調「兩國領導人同意繼續努力促進兩國國防實體之間更牢固的關係,包括就在印度生產開展聯合合作和建立夥伴關係並在新興領域進行合作。」長期以來,印烏在防務領域有深度合作,尤其是印度艦用發動機嚴重依賴烏克蘭。印度軍工製造企業「巴拉特鍛造公司(Bharat Forge)」全資擁有的「卡利亞尼戰略系統公司(KSSL)」簽署協議收購烏克蘭「曙光-機器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Zorya Mashproekt)」印度子公司51%的股權,可望有效緩解印度艦用發動機斷供危機。
長期以來,印俄保持著牢固的防務合作關係。印度現有的大部分軍事硬件來自俄羅斯,需要定期供應零配件來進行維護。烏克蘭戰爭期間俄羅斯的供應出現延遲,損害了印度國防裝備的升級,迫使新德里探索其他國防合作途徑。值得注意的是,幾乎就在莫迪訪問基輔的同時,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在五角大樓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簽署了一項保護國防產品和服務的協定,以及一份派遣聯絡官加強防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顯然,印度有在防務領域逐漸減少對俄羅斯依賴之意,這次與烏克蘭明火執仗地加強防務合作將對印俄關係產生哪些微妙影響值得觀察。
總之,印度自視為全球南方的領導者,一方面,不希望疏遠傳統盟友普京,畢竟俄羅斯是印度重要的武器供應商,任其全面倒向中國不符合印度得利益;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得罪烏克蘭的關鍵盟友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然而,即使新德里再長袖善舞,在俄烏衝突中也很難有「中立」的空間。如果不拿出實實在在的乾貨推動區域和平,而總是虛與委蛇,追求兩頭通吃,恐難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