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朗昨於巴黎奧運奪得金牌,成為史上首位贏得兩枚奧運金牌的港隊選手,亦令香港歷來奧運金牌數量增至四面。連同早前奪金的江旻憓,以及昨日奪銅的何詩蓓,奧運開幕至今僅僅三天,今屆港隊表現已大勝從前,並暫時於獎牌榜上高踞前十。事實上,香港體育發展進入收成期,這既體現在有形的獎牌,迄今回報堪稱大豐收了,此外還見諸方方面面的無形得益,相關賺凸有餘的龐大回報,無疑很「抵」。
近年,香港體育的精英化、專業化發展已收成甚豐。單談劍擊,香港已一而再、再而三斬獲奧運金牌,老將未老之餘,兼且人才輩出,下屆或往後再贏獎牌絕非不可能。同時,香港已奪牌及有力爭牌的項目亦見愈來愈多,今屆出戰奧運的項目就多約十個。此所以,坊間也早預期港隊將有獎牌入袋。畢竟,天才或是偶然的,但一個接一個、一代接一代的一流選手之所以誕生,誠體現了香港體育政策的深耕細作。一方面,取得佳績的運動員,可獲最高數百萬元計的獎金,既可發揮鼓勵作用,也是運動員的拼搏回報。除了即時獎賞,政府還作出了長遠投入。本年度體院資助的運動員數目,就不限於獲獎的幾位、又或晉身奧運的幾十位,而是共涉逾1500人之多,其中A級精英項目超過1200人,這包括近400名成年/全職運動員,以及830名青少年、非全職或潛質運動員;單計一年精英培訓系統為運動員提供的支援,總額已逾7億元,獲納入A級精英體育項目並涵蓋多達20項。對運動員的支援,還包括教練、訓練科技、餐膳、宿舍,以及補習支援、推薦升學、進修資助等,全方位照顧了運動員的需要,特別是破除後顧之憂,投身運動是吃得飽兼有前途。當然,由斥資300億元的啟德體育園,到擴建體院新增兩個訓練場地等,也見政府相當重視香港體育發展。
獎牌回報是有形的,體育投入的無形回報不少,其中之一乃彰顯了香港的拼搏精神。由張家朗到江旻憓,金牌戰皆是「逆轉勝」,只要不認輸、不放棄,不妄自菲薄,咬緊牙關拼搏到底,依然有勝利機會。進一步而言,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運動員的拼搏精神,不僅體現於賽場,背後還有無數汗水,成功須苦幹,倘若不努力、不堅持,難免落於人後,難以取得成果。由奪牌運動員,到取得奧運入場券的,皆是香港人的榜樣,也是香港的成功故事。當前社會呈現一些負面氣氛,說好學好香港運動員成功故事,絕對有利啟迪市民、激勵人心,把拼搏精神傳承下去。
另一重大無形回報,乃在提高香港市民的身份認同感,增強社會凝聚力及愛國愛港精神。看到運動員全力爭勝,市民與有榮焉,其拼搏精神亦感染人心。政府購入免費轉播權,固然有助體育盛事化、普及化、產業化,而且有利與民同樂、激活市道,市民得以更直接地為選手打氣,與運動員同喜同悲同呼吸,也對團結大眾發揮莫大功用。小小一個香港,亦成奧運金牌戶,也見證這裏萬事皆可能,提高市民信心與香港國際聲譽。上述無形回報,絕對不可計量,不是花錢就可買來。
期望港將繼續有好表現,體育投入的有形與無形回報必將迎來更大豐收。(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頂圖:當地時間7月29日,在巴黎奧運會劍擊男子個人花劍決賽中,中國香港選手張家朗獲得金牌,成功衛冕。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