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實踐教授、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肖耿近日在人民大學大金融思想沙龍研討會上表示,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香港與深圳需要將各自的優勢疊加,共建世界級的科創樞紐。他並建議香港在北部都會區設超級特區,通過制度創新把大灣區各地區潛在的優勢能夠疊加來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由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和中共深圳市寶安區委黨校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和中國人民大學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承辦的人大深圳社會科學沙龍「新質生產力與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十講系列活動暨大金融思想沙龍研討會近日在線舉辦。會議主題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大灣區金融開放」。
建議香港在北部都會區設超級特區
肖耿出席論壇時表示,新質生產力的實現必須在國家治理、宏觀經濟政策、市場監管、各個區域、各個產業等方面都有實質性的突破與提升。大灣區需要考慮如何因地制宜地為中國未來的新質生產力做出特殊且不可替代的貢獻。
肖耿認為,香港不僅具有吸引全球企業家、人才、與企業的優勢,還有管理及承受全球風險的制度體系與執行能力方面的優勢。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香港與深圳需要將各自的優勢疊加,共建世界級的科創樞紐。這要求更深層次的制度創新,將香港與國際接軌的普通法及市場監管優勢與內地的產業集群、人才和市場優勢以「1+1>2」型的系統集成來提升新質生產力,而非簡單的「2選1」型產業轉移或簡單模仿。
在肖耿看來,未來中國新質生產力要解決的是科技創新問題。他建議,香港在北部都會區設超級特區,方便國際企業與內地企業溝通互動,並建立企業跨境雙總部運作機制,目的是通過制度創新把大灣區各地區潛在的優勢能夠疊加來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讓大灣區在新質生產力方面成為領頭羊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大灣區的「因地制宜」完全可以對標國際最高水平,同時也讓大灣區在新質生產力方面成為國內發展的領頭羊。他介紹,大灣區現在已是中國極為重要的科技+產業中心,在將來我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助力科技引領產業、進一步參與國際競爭,融入世界經濟、躋身GDP第一梯隊。在這一點上,大灣區應該對標的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最優秀的科技產業中心,即矽谷和波士頓。
陸挺表示,目前大灣區已有顯著優勢,如深圳及其他城市的大學發展,廣州、深圳和香港的一流金融體系、紮實的產業基礎和樂觀的產業政策支持,從新質生產力角度講,大灣區目前已走在前列。他同時強調,未來大灣區還需進一步吸引優質大學和國際人才,利用香港的金融中心優勢,引進科技人才和國際企業,並解決土地和制度問題。「過去十幾年香港股市重要的融資功能是為重要的國有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在這方面的提升空間還相對較大。香港應充分利用國際地位和『一國兩制』優勢,進一步吸引內地優秀企業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成為出海的橋頭堡」。
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鄂志寰認為,大灣區憑藉完整的產業基礎、不斷優化的產業結構以及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其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知識密集型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主導力量,且數字經濟與先進製造業結合緊密,為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她表示,商業銀行應緊跟新質生產力相關行業的實際需求,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產品創新、機制創新以及投行+商行服務聯動,為科創企業提供多元化融資支持和綜合性金融服務。同時,應用金融科技手段形成綜合化、一體化的數字平臺,為先進產業園區提供配套金融服務,助力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大灣區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上具有顯著優勢,並不斷提高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的能力,對於未來大灣區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及其對區域經濟的拉動效應值得期待。(記者張麗娟 圖源:中新社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