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季度,深圳市進出口1.0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十年來同期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8.8%,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10%,對同期全國外貿增長的貢獻度達47.6%,其中出口居內地外貿城市之首。在亮眼的數據背後,有著深圳海關立足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在「質升」上早布局,在「量穩」上下功夫,積極改革創新,聚力優化服務的一次次生動實踐。
聚勢賦能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戰略,香港—深圳強強聯合發揮重要輻射帶動作用。其中,前海、河套等重大高水平開放合作平臺成為重要引擎。在前海,深圳海關迅速推廣39條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和創新成果到合作區擴區區域,完成全國首家香港企業在內地海關備案,推動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國際交易中心建設,落地全國首個離岸現貨交易大豆保稅交易庫,推動落地國內首個「機場貨運安檢前置站」,支持建成大灣區首個5G綠色低碳智慧港。
全力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產業集聚發展,入駐合作區「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提供五大類43項業務服務,業務辦理時間壓縮50%;支持44家科研機構,超12億元國內科研設備便捷進區。意法半導體封測創新中心是國家重點集成電路實驗室。公司副總經理吳凌介紹:「海關推出重點科研項目『一站式』服務,當日審結、快速驗放。我司2026年擴建項目完工後,將增加1.6萬平米的凈化車間,預計產能與外貿進出口額都能提升60%。」
著眼未來加速催生新質生產力
立足創新之城,深圳海關不斷放大產業創新優勢,加速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開闢外貿競爭力新賽道。今年3月,深圳推出「20+8」產業集群2.0版本,其中,低空經濟在催生新質生產力方面大有可為。深圳海關持續釋放保稅維修政策紅利,支持低空經濟產業「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助力深圳爭創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範區。支持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試點開設耗料式賬冊,簡化耗用匹配流程,開展自產產品保稅維修,幫助企業高效整合國內國際產業鏈。
「『以報代備』模式每月預計可減少1萬條單耗申報,減少12—15次賬冊加簽,維修用料件、成品備案項號分別可減少約54%、96%。」大疆如影維修科技有限公司關務經理盧繁介紹說。
互聯互通推動大灣區各項要素流通
面對規模龐大的市場,深圳海關不斷推動市場要素互聯互通,促進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產業創新、經濟活躍一線流動。
「大灣區組合港」項目不斷提質擴量,已累計開通39條航線,全覆蓋內地9市,累計監管進出境集裝箱74萬標箱。「依托智慧海關建設,我們打造業務智慧監控平臺,藉助5G、區塊鏈等技術實現物流全鏈條『數據+軌跡+視頻』閉環管控。省內港口代碼共享充分激活各沿江港口倉儲、裝卸等物流資源。」深圳海關口岸監管處林浩宇副處長介紹。此外,該關創新開展「口岸與屬地協同監管」模式改革,通過內部數據共享、信息互通、執法聯動,支持部分進口科研物資在企業倉庫、車間等非口岸地檢查,精密設備可第一時間投入生產。
創新驅動持續打造口岸一流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好,企業信心強,發展動力就足。深圳海關以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為抓手,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注入外貿穩定增長強大活力。該關積極開展「智慧海關」建設,率先上線運行總署屬地納稅人「雙特」臺賬價格管理系統,並與12個協定夥伴實現原產地電子信息共享智聯,覆蓋五成享惠進口貨值。持續推進「保稅+ERP」監管改革,實施海關與企業ERP系統對接聯網,實現「多手段、少手續、低干預、高效能」的精準監管。參與對接ERP試點的加貿保稅企業112家,保稅進出口值2199.7億元。涓涓細流,匯聚成海。目前,深圳海關正以智慧海關建設和「智關強國」行動為總牽引,不斷推進自身治理模式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助力攀升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度。
頂圖:深圳海關所屬大鵬海關關員正在對鹽田港區進出口貨物吊裝作業進行監管,全力保障貨物高效通關。(謝克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