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偷拍精品久久91,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91,天天av影院免费看网址

香港商報
-- 天氣
人民日報關注深圳:城市中有片紅樹林

人民日報關注深圳:城市中有片紅樹林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4-02-21 17:43:26 來源:人民日報

新時代以來,我國持續加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取得歷史性成就。不久前,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正式落戶廣東深圳。

擁有身處城市中心腹地的紅樹林生態系統,深圳近年來積極推動紅樹林修復、水鳥棲息地保護、開展科普教育,努力實現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3年9月,我國關於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的區域動議提案獲得《濕地公約》常委會第六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這意味著我國正式成立國際紅樹林中心,將有力推動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紅樹林保護修復及合理利用。

作為濕地生態系統之一,紅樹林在維持海岸帶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紅樹林保護工作,濕地保護法中專門設置了紅樹林條款,組織實施《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經過努力,我國紅樹林面積已達43.8萬畝,比本世紀初增加7200多公頃,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

近十年來,深圳累計修復紅樹林面積43.33公頃,全面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水鳥棲息地保護、生態系統科學修復,廣泛推動科普教育,生態保護融入城市生活的點點滴滴。

生物多樣維護系統生態

走進位於珠三角的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遠眺,海灘上水鳥三五成群,嬉戲覓食。近岸,紅樹群高低錯落。綠意瀰漫間,一隻白鷺倏然劃過,城市中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圖景展現眼前。

「紅樹林為什麼不是紅色的?」看著眼前一片蔥鬱,第一次參加紅樹林自然課堂的小朋友們發出疑問。

「其實,僅看葉片顏色,絕大多數紅樹植物是終年常綠的,所以紅樹林看起來並不紅。叫紅樹林是因為多數紅樹植物的樹皮中富含名為『單寧酸』的物質,在空氣中會因氧化呈現紅褐色。」志願者李逸姍為孩子們講解道。

紅樹林並非單指某種植物,而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木本植物群落的統稱。目前,深圳全市紅樹林面積達到296.18公頃。這些「海岸衛士」固碳釋氧、防風護堤,不斷提升城市生態質量。

在深圳灣海陸交界處,白骨壤、桐花樹、木欖等紅樹植物浸淹在海水中。水裏,魚蝦游弋。灘涂上,米氏耳螺、招潮蟹、彈塗魚等底棲生物安家落戶。

以福田紅樹林濕地為核心的深圳灣,是全球候鳥遷飛通道的重要驛站和越冬地,每年有近10萬隻候鳥在此棲息。

「去年我們觀測到一隻鐵嘴沙鴴,經過充足休息補給,離開深圳時它的體重已將近110克,非常可愛!」說起候鳥,李逸姍難掩喜愛之情。

「紅樹林為鳥類提供了糧倉。」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楊瓊介紹,鳥是紅樹林生態系統的靈魂,鳥類願不願意來到深圳灣、在這裏吃得好不好,是評估紅樹林生態系統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標。

近年來,為大力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功能,深圳因地制宜開展了一批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通過人工種植紅樹林、營造鳥類棲息灘涂等措施,自2020年以來已完成紅樹林營造修復任務25.72公頃。

「保護紅樹林其實就是在保護全球生態系統。」深圳大學大灣區紅樹林濕地研發中心研究員周海超表示,紅樹林是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和最集中的資源寶庫,其保護和修復具有重要價值。

科學管理推動高效保護

夜色中,一隻皮毛髮亮、行動敏捷的小動物出現在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布置的紅外相機鏡頭中。

「可能是歐亞水獺!」觀看拍攝畫面後,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濱海保護項目高級保育專員戎燦中判斷。

生態監測是戎燦中和同事們最主要的日常工作。紅樹林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生態系統,溫度、水位、海水鹽度等每一項指標變化,都可能對整個生態體系造成影響。只有通過生態監測,精準掌握動態信息,才能為紅樹林保護工作打好基礎。

舉著望遠鏡數鳥、在齊腰深的沼澤地取樣、全天蹲守潮汐變化……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過去,紅樹林生態監測主要靠人工完成,耗時耗力,效率較低。目前保護區已成功應用天地空一體化監測體系,可以隨時捕捉鳥類動態,快速識別鳥類種類和數量,實現生態監測關鍵信息高效獲取。

技術的進步,為紅樹林的精確保護、科學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以精確監測為依托,紅樹林保護還需要根據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進行針對性部署,實現真正的「智慧保護」。

長期以來,一個平衡難題擺在工作人員面前:經過監測發現,深圳灣的外來紅樹植物正在大量擴張,灘涂面積相應減少。

「紅樹林保護並不是紅樹植被面積越大越好,有時候留白也是一種生態保護。」周海超表示,紅樹植被的持續擴張可能導致候鳥無處落腳和覓食,最終對候鳥種類和數量產生嚴重影響。

最終,紅樹林保護相關工作人員決定堅持鳥類優先原則:「糧倉里不能沒有生物,當生物受到威脅,糧倉就要做相應調整。」

在深圳河口,以3∶1的紅樹與灘涂面積比為標準,接近15公頃的紅樹植被清除完畢。大面積清除外來紅樹植物,為鳥類騰出棲息空間的修復舉措,成為全國首例。

「大自然是一個精妙而複雜的系統,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楊瓊認為,如何在環環相扣的生態鏈條中適當進行人工干預,是紅樹林科學保護的關鍵。

環境改善,鳥兒們的感受最直接:以往冬季,在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圍魚塘里過夜的黑臉琵鷺,一般只有三四十隻,2022年卻觀測到了超過150隻,創近幾年新高。去年6月,十幾對黑翅長腳鷸在保護區魚塘築巢孵卵,成為近20年來首例。

「比起遷徙越冬,鳥類對繁殖地有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員表示,通過科學管理、智慧修復,保護區為鳥類創造了食物充足的安全繁殖環境,候鳥的增多就是最直接的認可。

社會共建成就深圳經驗

2023年9月8日,紅樹林保護碳匯交易宣傳推介會在深圳舉辦,隨後,全國首單紅樹林保護碳匯在這裏拍賣,開拓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

「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需要整合社會資源共同參與。」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只有凝聚多方力量,在社會公眾間形成深刻認同,才能推動紅樹林保護高質量發展。

在深圳,關於紅樹林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上世紀90年代,規劃建設的濱海大道為保護紅樹林繞道而行,向北挪了260米,不惜多花1億元建設成本,才讓現在市中心珍貴的紅樹林生態遺產得以保留。

「這些投入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楊瓊表示,如今深圳擁有全球唯一一個身處城市核心腹地的紅樹林生態系統,這是國際紅樹林中心落戶深圳的重要原因,「依靠高視野的前瞻布局和深謀遠慮,深圳打造了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生動典範。」

隨著紅樹林保護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深圳堅持完善和強化頂層設計。目前,《深圳市濕地保護規劃(2021—2035)》正在高標準編制。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十四五」期間營造及修復紅樹林面積至少51公頃,2035年力爭全市濕地保護率達到50%。

「保護紅樹林,並不是將保護區的門關起來。」在戎燦中看來,紅樹林保護工作需要社會共建的力量,而深圳市民與自然之間的緊密聯結就是最堅實的基礎保障。

在大鵬新區壩光銀葉樹濕地園,擁有50萬平方米原生紅樹林和人工紅樹林的壩光自然學校,近年來已持續開展各類活動100餘場,吸引線上線下上萬人參與,為市民深入了解紅樹林生態系統打造了極具本土文化特色的「自然課堂」。

當暮色降臨,別開生面的銀葉樹濕地園夜觀活動拉開序幕。趁著夜色,小朋友們在老師帶領下聽蛙聲蟲鳴,觀察晝伏夜出的小動物。通過這場特別的「尋寶之旅」,生態保護的種子在他們心中悄然埋下。

市民與紅樹林建立的深厚感情,讓紅樹林之「紅」在深圳這座高速發展的超大城市中盛情綻放。(人民日報記者 呂紹剛)


責任編輯:林鏗泓 人民日報關注深圳:城市中有片紅樹林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