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嫂子親如姐妹,嫂子離不開我,我會一直守在她身邊,把她照顧好。」1月26日下午,在「厚道山東人」——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聊城·臨清)現場交流活動上,來自聊城的「山東好人」孟獻雙一番情真意切、樸實無華的言語,瞬間打動了現場觀眾並引發熱烈掌聲。
出生於1967年的孟獻雙,如今已年近花甲,是臨清市金郝莊鎮金東村村民。她七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地照顧無兒無女、身患疾病的婆家嫂子,用行動詮釋人間真情,書寫了孝老敬親的暖心畫面。
婆家眼中好媳婦
孟獻雙常說:「父母是給予我們生命的人,孝順父母是每個子女都應該做到的。」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孟獻雙的父親去世前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她寸步不離、通宵達旦地守護在父親的病床前,煎藥喂葯、洗臉洗腳、擦洗身子,無微不至地悉心照料。
父親去世後留下年邁的母親,孟獻雙給母親洗臉刷牙、梳頭洗澡、收拾房間,飯菜也總是變著花樣做,把老人照顧得非常周到。
在婆家,孟獻雙也是一位孝敬公婆、勤勞能幹的好媳婦,生活中與公婆相處得十分融洽,家中大小事總是先詢問兩位老人的意見。她每天為公婆做飯洗衣、打掃衛生,對待公婆就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既敬重,又關愛。一家人溫馨和睦、歡樂友愛,受到鄰里的稱讚。
鄰居口中好弟媳
2016年,孟獻雙的大伯哥因癌癥去世,留下無兒無女、體弱多病的妻子一人生活。
嫂子生活的不易,孟獻雙看在眼裡、疼在心裏。「嫂子年齡大了,孤苦伶仃一個人,我不管誰管啊。」孟獻雙說。
「一開始是常往嫂子身邊跑,幫她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干農活。我想既然做了,咬咬牙就得堅持下去,乾脆直接把嫂子接到我們家照顧。」從此,家中大事小事、臟活累活,孟獻雙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兩個孩子、一家五口人,過著雖拮據卻充實的日子。「這麼多年過來了,我們就跟親姐妹一樣。有一次我給嫂子喂飯,嫂子緊緊抓著我的手說,『小雙,我真不知道怎麼感謝你才好』。」孟獻雙回憶道。
「這些年有沒有感覺很累的時候?您是如何堅持下來的?」1月26日的現場交流活動上,頒獎嘉賓這樣問道。
「去年,嫂子腿骨骨折了,躺床上不能動。我的母親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好。那段時間,我天天婆家娘家兩頭跑,這樣堅持了大半年。每天伺候兩個病人,天天繃著根弦,但是兩邊都是親人,都需要我,哪邊兒也不能落下,自己堅持堅持也就過來了。」孟獻雙說。
嫂子的年紀越來越大,經常腰酸背痛。為了幫嫂子緩解身體的疼痛,孟獻雙通過電視、手機,慢慢摸索學習了一套按摩手法,每天收拾完家務,她就一邊和嫂子嘮嗑一邊幫助她放鬆按摩。妯娌倆親如姐妹,成為村中的美談。
孟獻雙每天早晨5點就起床做飯,之後再一勺一勺地餵給嫂子吃,由於老人年歲已高且牙齒不好,一頓飯常常要吃上大半個小時。長期臥床容易導致全身血液不暢、患上褥瘡,孟獻雙堅持每天夜裡定時給嫂子翻身,七年來從沒睡過一次安穩覺。有時因大小便不能自理弄髒衣褲和床單被褥,她從不嫌臟不怕累,給嫂子換洗得乾乾淨淨,老人屋裡聞不到任何異味。
為治好嫂子的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孟獻雙帶著她多次求醫,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放棄。在孟獻雙的精心關懷和悉心照顧下,嫂子更加堅定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精神狀態越來越好。孟獻雙的愛心之舉也深深感動了周邊群眾,街坊鄰里親切地稱她「菩薩弟媳」。
孩子心中好媽媽
作為一個母親,孟獻雙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即使再忙再累,她也從不放鬆對子女的教育。
孟獻雙時常教育子女生活要簡樸,為人要和善,對長輩要尊敬,要做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在孟獻雙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們十分爭氣,大兒子在聊城勤懇工作,小女兒去年順利考上大學。在母親的熏陶感染下,兒女們對大娘也非常孝順,經常給老人買吃的喝的穿的,陪老人聊天,孝老敬老愛老之風在兩代人之間悄然傳遞。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給我『山東好人』這麼高的榮譽,我非常激動。我也沒有什麼文化,不會說漂亮話,我覺得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謝謝大家對我的鼓勵和認可。長嫂如母,只要我還有這個能力,我就會盡心儘力地照顧好我的老嫂子,讓她安享晚年。」說完,孟獻雙的眼中泛起了淚光。
樸實的語言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七年如一日,孟獻雙用行動,演繹了柔肩擔情義、平凡又偉大的「妯娌情」。(記者 孫珂 通訊員 李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