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夠研究清楚每個品牌白酒的風味構成,那麼白酒的品牌和品質敘事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高度。五糧液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從欽表示:「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堅持傳統與創新相結合。」「名酒企業要做好帶頭示範,擔當健康責任,以風味和健康為導向,以協同科研攻關為抓手,做有益身心的『好酒』。」
據數據顯示,2022年,五糧液投入研發費用2.36億元,同比增長32.9%;五糧液2023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前三季度五糧液的研發費用為2.09億元,同比增長約28%,總量和增幅都在全行業領先。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在推動中國白酒釀造技術不斷進步,五糧液對白酒的研究,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樹立了行業發展「標桿」。
對標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五糧液在科研投入上不設上限,盡最大努力滿足各方面需求。
硬件方面,五糧液在建的新研發大樓有引領行業規模與科研水平的研發實驗室和中試車間;人才方面,研發人員中有博士學位的比例在20%以上;體系方面,五糧液已建立7大國家級創新平臺,包括國家白酒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博士後科研站等。
在此基礎上,五糧液持續推進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大力開展以白酒釀造核心微生物、健康因子、風味物質等為核心的基礎理論研究,推進以酒體創新和工藝創新為核心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轉型與創新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近年來,瞄準白酒釀造領域科技前沿攻堅的瓶頸難題,五糧液先後獲得13項國際領先水平成果、省部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20餘項、重大科技創新成果30餘項,擁有專利1800餘項,成果數量在行業領先。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的4株新菌種均以五糧液命名,首次公布五糧液超3000種化合物的風味指紋圖譜。
一個新的判斷正在行業發展中形成——白酒的未來,必須在健康和有機兩個方向找尋答案。在業界看來,五糧液不斷推出的科研成果,有利於中國白酒品質的科學化表達,有利於向世界解碼中國白酒的獨特魅力,有利於為傳統產業賦能,為五糧液乃至整個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在這場推動中國酒業科技進步的全新賽道上,五糧液已「先人一步」。
五糧液白酒風味研究項目展示
開創科技創新「普惠模式」 加速推進產業變革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科研工作者成功解密了窖泥中的一種己酸菌,認為其蘊含濃香型主要呈味和呈香物質的微生物代謝奧秘,並被命名為「克氏梭菌」。這個名字與荷蘭著名微生物學家阿爾伯特·克魯費(Albert Kluyver)相關,克魯費關於「微生物間的各種代謝過程都存在相互關係」的實驗及理論與中國白酒的釀造原理有著極高的相通性,並一度開啟白酒科研思路。
這一認知隨著「解乳酸己小桿菌」(JNU-WLY1368菌)的問世而被打破,技術研究人員表示,「1368菌」是最重要的一種菌,把它加入新窖泥,在特殊的技術保障下,新窖泥中的微生物很快就能向老窖泥靠攏,其明顯的表現就是微生物指紋圖譜會「長得越來越像」。
這一結論解開了濃香型白酒釀造的「謎題」。以自身努力為行業帶來突破性創新,並以最新的科研成果賦能高質量發展,這是五糧液引領、助推中國白酒產業科技進步的生動案例之一。
在基礎理論研究上堅持前瞻導向,在應用研究上堅持問題導向,在技術創新上堅持市場導向,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五糧液構建起務實又著眼長遠的研發思路與體系。
目前,五糧液正在加快實施「高質量倍增工程」,並制定了明確目標,按照「2+2+6」產能規劃,確保3年產能倍增、4年產量倍增、5年效益倍增。
在產能倍增過程中,如何實現質量的快速提升,如何實現對獨特風味的精準複製?五糧液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新窖池自然老熟的速度非常慢,但了解白酒釀造背後的原理,特別是新老窖泥的差異之後,從生產環節來看,我們可以做到新窖池中的微生物以最快的速度接近老窖池,做到口味的相近與統一;從分析檢測環節來看,我們設定的檢測方法和標準能更科學更完善,保證窖泥的老熟朝著既定的目標變化。」
據介紹,五糧液通過科學研究分析,把「不確定的經驗變成確定性的認知」,「傳統」的白酒釀造技藝經過生物工程學、微生物組的研究,正在加快實現科學化、體系化。
從1950年末開始對勾調工藝的經驗總結與科學化表達,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開發「計算機勾調專家系統」,再到近年來關鍵核心新菌種的不斷發現、包包曲發酵原理的研究、飲酒與健康關係的研究等,五糧液專注科技創新、持續攻關,用強大的科研支撐賦能產品品質,其技術創新成果不僅能「獨善其身」,還能達濟行業,開創科技創新「普惠模式」。
2023年12月18日,「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白酒微生物研究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並落戶五糧液。這個白酒行業最大的企業菌種保藏平臺,將為五糧液乃至中國白酒的技術創新及生產應用提供菌種資源參考。
當前,白酒產業處於調整期、轉型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產業變革,正在開啟酒業新的創新周期。白酒這個古老的行業,正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姿態進軍科技領域,千年傳承的工藝要進行範式轉換,可能是漸進性的,也可能是飛躍性的,亟需在行業龍頭企業的引領下,攀登中國白酒科技創新的「珠峰之巔」。(記者 羅婧今 通訊員 伍萱)
頂圖:五糧液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