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於去年12月中進行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及陳學鋒今日(19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發現三項指數均錄得下跌。周浩鼎表示,政府在調查後才公布一些利好數據,如去年有3400萬人次的旅客訪港等,令市民未能掌握最新情況,導致社會對經濟狀況相對悲觀。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狀況指數」由去年6月的84下跌至77,「消費者預期指數」由歷來次高水平的113下跌至91,「綜合消費者情緒指數」就由104的正面水平下跌至87。調查指出,雖然本港經濟在2023年對比去年已有增長,惟面對多種因素,包括全球整體經濟未如預期增長、地緣政治因素不穩等,導致市民對於本港經濟信心較弱,以及情緒較為悲觀。
周浩鼎:市民未留意政府公布的利好消息
周浩鼎表示,今次消費者信心指數有下降,相信是香港經濟復蘇的力度與市民預期出現落差有關。他說,去年6月的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市民在疫情通關後對於本港經濟期望較大,惟2023年本港經濟復蘇力度未有預期大,因此與市民心中的期望有落差。
周浩鼎指出,事實上,在疫情後通關以來,有多項數據顯示本港經濟在環球經濟疲弱情況下的表現其實是令人鼓舞。其中,去年全年約有3400萬人次旅客訪港,回復至疫情前五成半。此外,根據政府統計處發表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 2023年10月至12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2.9%,本港就業情況良好。另外,合資格外來人才置業印花稅「先免後徵」實施2個多月以來,稅務局已收474宗申請,當中394宗獲批,反映深受外來人才歡迎。同時,商經局局長丘應樺近日接受傳媒道,外國駐港公司重回9039家,去年超過300家外資企業來港,這顯示出香港的發展機會仍是非常強大的。
周浩鼎認為,種種數據可以顯示出香港疫後經濟復蘇情況其實不如坊間悲觀。至於市民持有較不樂觀的情緒,可能是市民未必有留意這些宏觀經濟數據,比較直接受到其他經濟狀況數據影響,例如房屋價格調整等消息,導致社會對經濟狀況相對悲觀。
陳學鋒倡各界改變營商思維 迎合市場環境
陳學鋒則表示,疫情過後全球以及香港經濟都面對著轉型,包括消費模式轉變由傳統零售轉變成網購,以及旅遊模式轉變,例如元旦日深圳旅客「不過夜」、以往團體旅遊購物轉變成個人「深度遊」等。但市民仍在用疫前的經濟模式,令到很多實際狀況感到有落差。
陳學鋒以旅客的旅遊模式為例,指本港疫情前主要靠內地團,疫後旅客數字到高水平,但看不到旅行團的蹤影,是因為很多旅客去了新興的「深度遊」,走入社區、探訪小店等,整個消費及經濟發展模式都有大的轉變,本港商戶及經濟發展都要隨時代去調整。
陳學鋒建議,特區政府應該提振市民對於本港經濟狀況的信心,同時社會各界應該針對疫後整體經濟模式轉變,改變營商思維,迎合市場環境。香港應該發揮一直以來所驕傲的迅速應變能力及精神,多措並舉,加速推動本港經濟發展再創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