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簡介
香港商報簡介
《香港商報》於1952年10月11日創刊發行,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財經報章。數十年來堅守愛國愛港的立場,恪守公正持平、必盡言責、聚焦商界、服務社會的報格,以溝通香港和內地經貿往來為己任,多年榮膺“香港最受歡迎十大中文報章”。
2000年5月,獲中央政府特許,《香港商報》成為唯一可在內地公開自辦發行的香港報紙。
近年來,《香港商報》加速融媒體轉型,迄今已建成了報紙,官網,APP,官方微博、微信、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油管Youtube公眾號等多元融合的全媒體平臺矩陣,切實提升了《香港商報》的公信力、競爭力、影響力。
《香港商報》同時通過打造精品品牌活動,如“全球商報經濟論壇”、“香港商界最關注的十件大事”年度評選、“傑出商界女領袖評選”等,積極有效地促進了香港與內地和海外企商界的溝通和合作,成為全球華文財經傳媒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中文名稱 : 香港商報
語言 : 中文
類別 : 綜合性
創刊時間 : 1952年
董事局主席、社長、總編輯 : 丁時照
董事局常務副主席 : 黃偉
常務副社長、執行總編輯 : 藍岸
總經理 : 戴傑
執行總編輯 : 羅興輝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電話:(852)2564 0768
傳真:(852)2565 8947
網址:m.cnly-ad.com.hk
《香港商報》紮根香港72年,是一份歷史悠久、主要為香港和珠三角經濟社會主流人群度身訂造、以經濟報道為主、以溝通香港和內地經貿往來為宗旨的財經大報、商界平臺。其目標讀者是財經商務人士,以“在商言商、港人報章、愛國愛港、公正持平”為辦報宗旨。
《香港商報》創刊之緣起,為1952年的“三一事件”。當時,港英政府槍殺愛國工人,並驅逐愛國民主人士,《文匯報》、《大公報》、《新晚報》甫作聲援,即遭停刊。為免言路被封,熱血報人將當時《經濟導報》旗下的《標準行情》注冊為《香港商報》。最初,《香港商報》每日出紙一張,售價一毫;次年,由老報人陳霞子策劃增設副刊、服務類資訊,因版面內容豐富,好看耐看,銷量快速攀升,多年穩居香港報章前列。
已故著名愛國商人霍英東先生是《香港商報》的忠實讀者,他生前一直保存著完好的《香港商報》創刊號。據霍英東先生憶述,當時《香港商報》關於物價行情的報道比較全面,農產品、西藥、工業原料等價格應有盡有;另外,商品行情的報道比較客觀、準確,版面的安排也鮮明突出,對其與經紀人協商確定貿易酬金非常有用。
《香港商報》的副刊於1953年連載金庸先生的《碧血劍》;1957年至1959年,再連載其《射雕三部曲》第一部《射雕英雄傳》;1960至1970年代連載梁羽生先生的武俠小說,包括《還劍奇情錄》、《女帝奇英傳》、《狂俠天驕魔女》、《鳴鏑風云錄》及《廣陵劍》等,風行一時,洛陽紙貴。金庸先生、梁羽生先生位列“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而《香港商報》得以同時刊發兩位大師力作,成為行業佳話。
《香港商報》第一任總編輯是張學孔先生,也是創辦人之一。張學孔先生抗戰勝利後來香港,在《大公報》任職。1952年,他參與《香港商報》創刊,先後出任總編輯、董事長。在他帶領下,《香港商報》成為上世紀60年代全港數十份報章中銷量最高的報紙之一。張學孔先生於1995年5月7日辭世,積閏80歲。
在《香港商報》的發展過程中,一批香港各界知名人士欣然應邀擔任《香港商報》顧問並積極建言獻策,為《香港商報》報壇長青、欣欣向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中包括(以見報時順序為準,排名不分先後):王林奕蘋、方潤華、朱蓮芬、余國春、李秀恒、李東海、李國章、李澤添、宋枝旺、何世柱、車書劍、林貝聿嘉、武捷思、吳康民、吳連烽、查良鏞、施子清、施祥鵬、胡鴻烈、梁尚立、高苕華、唐英年、徐四民、徐展堂、韋基舜、陳永棋、陳有慶、張永珍、張閭蘅、許長青、陸達權、曹宏威、莊世平、鄔維庸、曾鈺成、曾憲梓、黃光漢、黃克立、黃宜弘、黃保欣、傅育寧、楊光、楊耀忠、董玖豐、鄭耀棠、劉金寶、劉佩瓊、潘江偉、潘宗光、潘祖堯、蔣麗蕓、蔡來興、霍震霆、羅康瑞、丁午壽、方平、王國強、朱樹豪、李群華、林世榮、林廣兆、孫啟烈、秦曉、翁以登、馬介璋、張成雄、許智明、陳振東、陳強、黃定光、黃熾雄、楊孫西、鄒錫昌、趙國雄、劉宗明、蔡冠深、霍震寰、戴德豐、蘇仲強、蘇樹輝、王敏剛、吳亮星、吳秋北、陳勇、蔡毅、盧瑞安、姚祖輝、盧文端、陳經緯、譚錦球、張學修、吳良好、方文雄、施榮懷、李文俊、葉順興、李慧瓊、葉劉淑儀、張夏令、霍啟剛、劉炳章、謝湧海、譚岳衡、袁莎妮、王於漸、莊太量、陳李妮、吳慧思、沈延柱等。
此外,香港中華總商會35家商會團體,作為《香港商報》的合作夥伴,為報社的發展貢獻良多。
《香港商報》立足香港、溝通兩地,關心民生、貼近民意,從代表香港廣大市民利益和願望入手,強調“可信性、可讀性、可爭性”,展現問題的不同觀點,力求全面、客觀,提高傳媒社會公信力,擔當真實、準確報道港澳臺及內地發展成就的社會責任。《香港商報》努力成為香港市民喜聞樂見的本土報紙,亦重視香港商界和在內地從業的港商心聲,積極爭取港府及內地政府對港商的政策關懷和資源支持,成為“香港商界自己的報紙”。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商報》善用大時代給予的大機遇,將版面資源聚焦在香港與內地經濟為主的報道方面,重點刊登各類與香港經濟形勢緊密相關的新聞和評析;香港主流人群關心的熱點問題;珠三角地區特別是穗、深、珠、莞、惠等地的重要政策和經濟信息,以及財經人物訪談和專題深度報道。通過新聞報道和評論,在香港經濟生活與世界政經大事、中央政府經濟決策、內地各區域經濟動態、珠三角經濟環境等經濟板塊和經濟生活群體之間架起信息之橋,成為名副其實的橋樑報。
《香港商報》為滿足投資者及經營機構決策者的閱讀興趣及需求,不斷加強報道兩岸、港澳及世界各地的經濟訊息,著力提供及時、準確、快捷、詳盡的商貿、股市、地產、匯市、金融及投資新聞。邀請香港與內地及海外權威經濟學者分析兩地經濟政策、經濟未來發展方向,向特區政府及中央有關部委建言獻策,深具權威性及影響力。由於經濟信息豐富,經濟評論素質高,向以經濟權威媒體著稱。
《香港商報》為讀者提供各地投資商機和消費信息,更從地產、置業、旅遊、購物、飲食等方面,以現代而簡約、時尚而清雅的包裝,為港人在珠三角消費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馬經、波經、彩經是《香港商報》的傳統特色,這些專版內容豐富、口碑載道,受到廣大愛好者的歡迎。
《香港商報》是中央政府唯一批準在中國內地自辦發行的香港報紙,是中國內地發行量最大的香港報章,影響力與日俱增。
在香港,除各大書報攤外,分店遍佈全港的百佳超級市場、7-11便利店、OK便利店、各大酒店及航空公司等均有代售《香港商報》。由於是唯一一份獲準在內地自辦發行的香港報章,且報道視角深入內地和珠三角市場,因此銷售量亦高於香港本地不少主流報章。
《香港商報》是香港特區政府指定刊登法律廣告的有效刊物,廣告效力宏大,是權威的宣傳媒介。
自1992年起,《香港商報》先後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以及福建、浙江、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云南、四川、重慶、廣西、湖南、湖北、山西、陝西、海南等地設立辦事處、聯絡處;2007年以後,又完善了貴州、甘肅、新疆、內蒙古等地的辦事處;2008年初,廣東全省各地級市都建立了辦事處和記者站。
截至2023年,《香港商報》在除西藏、青海、寧夏、澳門、臺灣以外的其他各省、直轄市、自治區設立了31個內地辦事處(或記者站)、1個分社(廣東分社)。使採訪及服務範圍輻射全國,並與各省、市、區地方政府保持緊密的聯繫,快人一步取得地方政府政策與經濟發展動向的第一手資料,成為香港與內地經濟交往的橋樑,是投資中國內地經貿決策者的必讀報章。
《香港商報》為配合不同客戶需要,由專責公關事務推廣的部門精心策劃籌辦多個大型活動,如研討會、招商洽談會、博覽會、展覽、新聞發佈會、讀者旅行團等,創造了深遠的影響力。
2007年5月,由《香港商報》發起,聯合海內外華文經濟報章,創設了“全球商報聯盟”,以凝聚華人共識、擴大文化交流、增強華文報章全球影響力為宗旨,目前已有70多家傳媒參與,成員遍佈美洲、歐洲、東南亞等地區。聯盟成員單位信息共享、資源共用,使每一份區域性經濟報紙變成全球的報紙、全球的商業渠道。“全球商報聯盟”每年廣邀名人大家、學界賢達共襄“全球商報經濟論壇”,為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把脈。近年舉辦的“溫哥華論壇”“澳門論壇”“貴州論壇”“蘭州論壇”“深圳論壇”等,為業界打造頭腦盛宴,受到廣泛關注。
《香港商報》電子版於1996年底正式上網,網頁內容每天淩晨時分更新,提供香港及珠三角地區最新財經資訊及權威專欄評論,每天24小時不間斷刷新新聞資訊。在每天早上報紙出街之前,香港以至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內地的讀者,便可通過網絡即時洞悉世界各地的新聞。網絡推出權威、翔實、迅捷的中國投資招商資訊和全球華人資訊,為政府和投資財團搭建一座互利共贏的"金橋",致力打造中國最大的對外招商網站。
經過多年發展,現已建成了包括香港商報官網、香港商報APP,香港商報手機版、官方微博、微信、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油管Youtube公眾號等在內的多元融合的跨境全媒體平臺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