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前,田園詩派創始人陶淵明遊歷黟縣,寫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記》;1300年前,詩仙李白到訪黟縣,寫下了「黟縣小桃源、煙霞百裡間」等千古名句。黃山之南千年古黟,白牆青瓦與田園風光相得益彰,是徽商和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也是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的核心區之一,「西遞·宏村」是中國唯一的古村落類世界文化遺產,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地、國家生態示範區、中國旅遊強縣」等名片和「世外桃源、畫裡鄉村」「千年古縣」的美譽。
作為皖南黃山市打造「國際會客廳」的重要一級,近年來黟縣依託豐厚的文旅資源,堅持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體制機制改革和旅遊產品業態創新,全力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持續深化「文旅+」,紮實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加快建設高顏值國際鄉村旅遊綜合示範區,打造具有古黟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樣本。
形魂兼備 鄉愁永駐
「黟」見傾心,自在桃源。來黟縣,穿行時光長廊、與世界遺產同框,尋訪千年印記、與國家名城相擁,邂逅世外桃源、與煙火人間交融。徽州有黟縣,黟縣最徽州。
夏日,穿梭在粉牆黛瓦的南屏古村落,行走在斑駁的青石板路,古樹、古亭、落葉與徽派建築,勾勒出一幅唯美的新安山居圖。南屏古村傳承了千年的時光,村內300多幢古建築鱗次櫛比,36眼井,72條巷,從村頭到村尾200多米的中軸線上,現保留著4個大小祠堂,被遊客譽為「中國古祠堂建築博物館」。
南屏古村落能夠保存如此完好,得益於黟縣對傳統村落進行保護的一系列措施。該縣編制傳統村落保護整治利用規劃,出臺《黟縣西遞宏村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等,制定古建築修繕九項程序,建立三維數字化保護電子檔案,成立旅遊管理委員會和遺產保護委員會,與古民居使用人或所有人簽訂古民居保護責任書,指導各村制定村規民約,強化村民保護意識,最大限度保留和恢復村落自然本色。
如果說古建築是傳統村落的「形」,那麼非遺文化就是傳統村落的「魂」。「我們加大對傳統藝術、傳統民俗、人文典故以及地域風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和傳承力度,整理出版《黟縣非遺名錄》《黟縣非遺傳承人記略》《黟縣非遺圖譜》,對徽州黟縣民歌民謠、《雉山鳳舞》《黟縣儺舞》等民間民俗項目進行了搶救性記錄和挖掘保護。」黟縣文化旅遊體育局局長汪佶介紹。
古韻今風 詩畫徽州
黟縣打造藝術酒店、民宿客棧、特色酒吧、休閒茶社、傳統作坊等12種產業類和文化教育、民俗活動、文博展示、名人故居等7種社會事業類業態要求,發揮文化、旅遊、生態「三位一體」優勢,加強古建築保護利用。
走進位於碧陽鎮的拾庭畫驛民宿,跨躍明清兩時代的老建築,氣勢恢宏的木雕樓,十多處獨具特色的園林景觀,置身其中猶如奔赴一場「徽州夢」。「在老房子改造過程中,我們儘可能地保留古宅的原有模樣,並適當引入一些現代科技,讓老宅更適宜居住,更方便養護。此外,我們還運用徽州建築本身的質感,注入徽派風景園林,浸入徽派文化底蘊。」民宿老闆黃智勇介紹。
拾庭畫驛還為客人們準備了諸多驚喜:琴棋書畫齊全的雅室、風情別致的美式清吧、漢服打卡、DIY石頭屋、會議室、自助廚房、美味的土灶飯……以及徽劇演出、農事體驗。
「我們緊跟旅遊市場新潮,發展民宿集群,推動旅遊轉型升級。」汪佶說。該縣創新古民居「產權流轉」保護利用模式,同時探索古村落古民居整合保護利用模式,對縣域文化旅遊資源進行整合,形成了宏村板塊、西遞板塊、縣城板塊、黟西北板塊四個文旅融合發展集聚區。
據了解,黟縣是安徽省發展民宿產業最具代表性縣(區)之一,2016年被評為中國鄉村民宿發展示範縣。當地政府通過政策引導、產業扶持、成立行業協會、深化文旅融合等舉措,促進民宿與其它產業的融合,發展以民宿經濟為核心的新型鄉村經濟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全縣掛牌民宿、鄉村客棧等有900餘家,包括西遞、宏村等8個民宿集群,形成全域鄉村民宿集群發展態勢。承辦首屆全省民宿大會,塔川書院入選全國首批甲級民宿。
創新融合 行而不輟
游古鎮、觀非遺,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旅遊的「打開方式」。在首批世界最佳旅遊鄉村的西遞古村,莊重古樸的明清建築群內,一場「婚俗+戲曲」的民俗演出如常進行,通過拋繡球選佳婿的形式,再現徽州婚俗文化場景。牌樓廣場上,融入中國戲曲元素的「徽劇」採取近景互動的形式讓遊客沉浸式體驗一場觸摸「歷史」的盛宴,零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無窮魅力。
4月28日晚,時隔一年,《宏村·阿菊》大型實景文化演出在黟縣奇墅湖國際度假村內盛大復演。演出現場,電影特技、水火特效場景、3D立體成像技術等現代高科技手段迭出,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果和藝術衝擊力,引得在場觀眾紛紛鼓掌喝彩。「我們通過開拓消費場景,建造研學館、竹文化展覽館,開發夜遊等新項目,打造以徽文化為核心的沉浸體驗式優質文旅產品,提升遊客的旅遊體驗感。」黟縣徽黃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營銷總監胡維民介紹。(記者 吳敏 通訊員 何彥銘 孫巧霞 程懋華 供圖 中共黟縣縣委宣傳部 黟縣文化旅遊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