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縣積極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聚焦「五美」目標,實施「五微」行動,探索具有歙縣特色的數字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先後榮獲國家「兩山」實踐基地、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等榮譽稱號,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縣。
「數字+基建」繪就和美鄉村好風光
歙縣積極響應「數字鄉村」戰略,加快和美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有效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堅持規劃引領。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持續深化數字鄉村建設,運用「小切口、微更新」的規劃思路,依托當地本土文化和產業資源,謀劃建設和美鄉村「兩帶兩區」(徽州古城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眾星拱月帶、新安江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未來宜居宜業共富帶、徽州天路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農文旅示範區、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示範區)。
提升基礎建設。進一步推動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完善,建成5G基站800餘座,農村地區光纖網絡普及率、有線電視入戶率均達100%。建立182個益農信息社,實現信息進村入戶。發展縣鄉村統倉共配新模式,建成縣級運行中心2處、鎮級運營中心8個、城市綜合便民服務站80個、村級綜合便民服務站202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點91個。
煥新村景風貌。實施鎮景村一體化「微改造、精提升」工程,累計投入近3億元全域推進淨化、綠化、亮化、彩化、美化,實施「微改造」項目1127個,創意打造「歙」美五小園2000餘處。打造非遺村、藝術村、攝影村、戲曲村、美食村等村莊景點,創意培育出「雲巔坡山」「光影石潭」「如意姬川」「錦鯉瞻淇」「紅色金石」等一批鄉村「微景區」,打造自駕遊、騎行遊、攝影遊、康養遊等旅遊精品線路20餘條。
「數字+農業」繪就鄉村產業新前景
應用數字技術為鄉村產業資源整合與優化提供新途徑,推動資源配置數字化改革、生產經營數字化改造,提升要素供給效率和鄉村產業效益。
打造智慧產業大腦。推進農業生產數字化建設,搭建縣5G數字農業平臺,試點搭載的定潭菊花、萬興園葡萄實現數字化管理。加強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圍繞三潭枇杷產業大數據中心建設果園物聯網平臺,依托農產品質量溯源系統完善建立三潭枇杷追溯等子系統,對農業經營主體的生產、加工、流通等流程進行數字監控,實現農產品「帶證上網、帶碼上線」。
培育智慧生產體系。打造綠色種養循環千畝核心示範區22個,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6個。成功創建智能化蛋雞養殖省級數字農業工廠1家,實現自動飲水、自動餵食、自動溫控、自動光照、自動清糞、自動干糞等全物聯化生產蛋雞養殖。新培育數字農業工廠5家,涵蓋智能化種植枇杷、葡萄等多領域。成功探索數字化、智能化鱖魚養殖,已建成陸基圈養桶190個。
發展智慧商貿經濟。建立縣鄉村三級電商支撐體系,成功爭創省級電商示範鎮3個、示範村13個,培育超千萬省級農村電商企業9家。全面打響「歙采繽紛」綠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開發徽茶、徽菊、皖南花豬等農產品172款,建立質量標準體系和產品溯源體系。聯動鎮、村集體經濟公司和本土企業為品牌提供產品供應鏈支撐,構建聯農帶農機制,今年以來「歙采繽紛」產品銷售額累計達3000萬元以上。
「數字+文旅」繪就農文旅融合新業態
推動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應用數字新質生產力,重構農文旅產業結構體系、產品服務、業態模式,實現農文旅產業多元化全鏈條高質量發展。
數字文化鑄魂。建成數字農家書屋183個,覆蓋率100%,支持PC端、手機APP、微信訂閱號等多種閱讀方式,為讀者提供電子圖書3萬餘冊,音視頻出版物2000餘部,電子期刊30餘種,每年補充更新10%,保障農民群眾閱讀需求。
兩山轉化壯骨。依托國有平臺公司搭建縣級兩山轉化交易平臺,建設「兩山轉換微信小程序」,一鍵式簡易操作程序實現資產資源數字化轉化。通過「1+3+N」的生態價值轉化路徑,建設運營歙縣數字鄉村館,實現農業資源數字化、透明化和雲端交易,完成線上交易1500餘筆3.58億元。
特色IP強肌。以網絡視頻、新媒體等為載體,深度發掘推廣鄉村美食、鄉村設計、鄉村戲曲、鄉村賽事等文旅資源,重點打造村碗、村創、村戲、村賽等「村字號」IP。先後舉辦十六屆三潭枇杷品鑑周、「一夜魚龍舞」萬人嘻嗨、「村超」、杞梓里英坑自行車爬坡賽等文旅系列活動90場次,發掘「徽州味 賽村碗」美食30多碗,目前全縣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994.29萬人次、年收入73.74億元。(記者 吳敏 通訊員 蔣銥沛 徐夢婷)